琅琊传 - 小说文学网>网游小说>斗鸾 > 第四十八章 定局
    沈儒平与女儿沈昭容于静室中对坐,前者唉声叹气,后者默默流泪。

    沈昭容与柳玦的婚约已经宣扬得满京城皆知,那封婚书上的字迹也被证明与“沈儒平”的字迹相同,即使沈家父女辩解那是沈昭容写的,结果也没什么区别。总之,有物证,也有人证章家人可以证明,他们在流放期间与人定下了婚约。对方是出身世家的旁支子弟,这门亲事在当时可以是沈家高攀了,而且又在定下婚约后接受了对方的资助和照料,即使在恢复身份后,与对方好好商量了才解除婚约,也免不了要落得个过桥抽板、不守信义的坏名声,更何况是骗走了人家的钱财逃走

    而在应天府尹向柳玦询问事情细节的过程中,杜氏杀人一案的始末也都被公之于众。世人不但知道沈儒平因为协助藏尸,曾经被判入大牢,也知道沈昭容在柳家给人做过伴当,而且还意图勾引柳家嫡子,却阴差阳错地勾上了人家远道而来的侄儿。杜氏杀宫氏,据是因为柳家看中了宫氏的女儿,也就是章家的二姑娘,正打算议亲,沈昭容在柳家人面前诬蔑章家二姑娘的名声,才引来宫氏寻他家晦气,导致了命案的发生;而杜氏杀李沈氏与李云飞母子,也是因为李云飞与沈昭容有婚约,因担心事情暴露后,会导致柳玦与女儿的婚事生变,才生出灭口之心。

    综上所言,沈家姑娘已经不仅仅是因为生母的罪行而被人怀疑教养有问题了,她身就是个品行不正的人如果先前传言中她与皇上曾经有过婚约,那她与李家嫡子的婚约又是怎么回事谁家女儿会同时许给三家人她还要不要脸面了

    沈儒平叹道“算了吧,事情闹到这一步,我们的盘算已经完全落空了如今只盼着皇上仍旧象从前那般宽宏大量。不会为难我们。我们到乡下避些时日,等风声过去了再回来。到了明年,我就带你回老家去,那里的人想必不会知道京城里发生的事,借着皇上与安国侯府的脸面。给你门体面的亲事。还是不难的。”

    沈昭容咬着唇哽咽道“女儿不甘心女儿从十岁开始,就以为自己会嫁给表哥。成为一国之后,女儿等了他五年如今落得这样的结果,叫女儿情何以堪”又恨道“都是章家的错当初的事我们一直是瞒着柳玦的。他怎会知道底下的事一定是章家告诉他的”

    沈儒平皱眉道“我知道你总是怪章家。不过如今咱们也得罪不起他们了。若你大姑母能管事儿,或许还能回转一二,但如今我们连她一面都见不了,可见章家对她也早已不耐烦了。还容她坐在正室位置上,想必只是为了她儿女的体面与前程而已。你就别再hu心思在这件事上了。明儿就收拾行李,随我出城。只要我们走了,应天府还没那个胆子发海捕文书”

    他总是以自己是皇帝亲舅舅而自傲,总觉得应天府尹不会连皇帝的面子都不买,却完全忘记了对方已经无数次落他的脸了,又怎会在乎再落一次

    沈昭容低头抽泣,哽咽道“女儿真的不甘心我们家对皇上可是有大恩的啊不但有救命之恩,还有抚养之恩难不成因为女儿曾一时糊涂,他就把这些恩情都忘了不成女儿已经一退再退,不再奢望为后,只求能入宫为妃了,为什么他连这点事也迟迟不肯答应”

    沈儒平听了,除了叹气也没有别的反应了“来都是你和你母亲糊涂若当初他死讯传来时,你们不是急着要另找人家,而是再多等几个月,皇后之位就稳稳当当到手了无论是宫氏,还是你姑姑,全都是因为你的婚事才死的。为何当初就不能再等一等呢他才走了半年,燕王就起兵了,哪怕是他真的死了,守上一年也是尽了礼数。”

    沈昭容咬牙道“都是陈家人胡乱传消息,兴许当时章家明知道他没死,却来哄骗我们否则,女儿又怎会以为他当真死了”

    沈儒平有些烦躁地道“陈家人只不过是了沉船的事,若不是那姓吕的事先了要走海路,我们也不会误会他与皇上遇难了。章家当时也是乱成一团,怎会是哄骗我们的况且当时我们两家只是略有些不和,尚未到死仇的程度,他们何必拿这种事来骗我们你就少几句吧,我还是那句话,那时候要是再多等几个月就好了,你母亲糊涂,你也跟着胡闹,事实上你才多大年纪何必急着嫁人”

    沈昭容窒了窒,仍旧不甘心地“就是他们害的若不是他们一再与我们家过不去,女儿又何必着急那乡下地方连个象样的人家都没有,也就柳家可以勉强入眼,又不会瞧不起我们这些流放的罪眷,女儿才觉得他家勉强可以配得。若早知道皇上无事,女儿又怎会看得上他家”

    沈儒平这回是真的不想听下去了,直接起身来“你再埋怨也是于事无补的,就这样算了吧。再闹下去,你的名声就真的无法挽救了。万一老家的族人听到了风声,前来逼着我将你送去家庙,或是直接叫你自尽以证清白,你又该如何是好我只剩下你一个骨肉,你难道还叫我再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不成”

    沈昭容掩面痛哭,哭了半晌才道“如今即便是我们想要息事宁人,只怕章家人也不肯轻易放过我们了。女儿如今落得这样的结果,除了嫁入宫中,还有别的活路么只有入宫才能救下女儿的命,父亲,您就发发慈悲,替女儿想想法子吧”

    沈儒平睨了她一眼,心头更加烦躁了。皇帝若是想纳女儿入宫,早就点头了,又怎会拖到这时看来这个女儿是真的废了。他开始觉得,也许他该早日续娶一房妻子。不需要高门大户,只要是清白的书香体面人家,身子康健,容貌端庄,等日后有了能传宗接代的子嗣。沈家才再次有了希望。

    沈昭容还不知道父亲心里转着什么念头。她如今见不到皇帝,无法向他诉心中的委屈。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可以自〗由进宫的大姑母沈氏身上。为此,她越发严厉地催促杜大去打通安国侯府门房的关节了,因为杜大迟迟不能成事。她开始怀疑。当初因为听这人姓杜,让她想起了冤死的生母,就一时冲动将人买下,或许是个错误的决定。

    还没等到沈昭容成功联系上沈氏。皇帝已经在朝上宣布了自己看中的皇后人选,正是李家二姑娘李瑶。至此。道消息早已传遍了京城的上等人家,开始向中等人家渗透了。众人一瞧,果真如传言所的那样,皇帝选中的是出身老牌勋贵、有着出众品行的名门闺秀,都没有了异议就算有,在长时间的等待与猜测中也渐渐消退了。众人回过头来看,才发现这一切确实早有证明李家刚刚在几天前孝满,如今要给家中的姑娘爷们办喜事就没有妨碍了,皇帝能考虑得这么周到,实在是个知礼之人。

    不过,皇后的人选无人挑剔,不代表事情就顺利解决了。既然正宫的出身高贵,那后宫总要添几个出身略差些的人吧皇帝年纪也不了,总不能只守着一个正宫娘娘。于是,在与年轻的皇帝以及老辣的燕王讨价还价了三天后,朝臣们又赢得了一场胜利有两家闺秀将会在皇帝大婚后的第三天入宫,成为妃嫔,其中一位是先帝老臣张家的孙女,另一位则是临国公府石家的庶女。

    李家二姑娘代表着燕王等一众从龙功臣的势力,张家孙女代表着先帝老臣与一众文臣清流的势力,而石家的庶女,则代表着那群曾经服从或屈从于建文帝与冯家的权势、默认其权位的建文旧臣,从此真正臣服于新君座下,也为新君所接纳。

    三方势力都感到很满意,当中尤其以石家这类人家最为兴〗奋。自打新君登基以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会被人秋后算账,但如今就不一样了。皇帝是个仁厚之人,既然接受了石家女儿为妃,就表示是真的不追究了。从前做过的一些不能见光的事也会自此被深埋于地下,无人知晓。等将来石家庶女在宫中生下皇嗣,他们就真的翻身了。

    若有什么遗憾的,那就是石家庶女是通房所生,出身实在低了些。但也没办法,他们一伙人都身份敏感,若不是石家还曾经为皇帝与燕王收集京中情报出过一点力,又与章家是姻亲,皇帝与燕王还未必肯接受他家的女儿呢。偏偏出身更高贵的嫡女又出自冯家女儿的肚子,万万不可能入宫的,冯氏手段厉害,屋里连个体面些的妾室都没有,只有一个通房是婆婆石章氏赐下来的,才生了个女儿,年纪又正好合适,只得拿她充数了。若是能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他们也不会选择这个庶女。张家的孙女是嫡出,还未进宫就被定下了一个宁妃的名号,而石家庶女却只被封为美人,地位差得太远了,若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日后能发挥的效用实在有限。

    这些人犹在那里为自家日后的权势斤斤计较,却不知道暗中早已有许多眼睛盯上了他们,就等着他们露出马脚,好一举拿下。

    皇帝要立后了,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有在位的君王迎娶皇后,大婚典礼自然不能马虎。不过,由于建文末年,国库与内库都有了大幅亏空,加上建文“逃走”时,又曾放火烧宫,皇宫有多处宫室被焚毁,新君至今还只能在大殿侧面的一处宫院起居,未能搬入他曾祖父、祖父们做皇帝时曾居住过的宫室,而要举行大婚仪式,自然不能在侧宫将就。哪怕是皇帝再三,天下初定,不该太过靡费,宗人府、礼部与宫内二十四衙门也不可能答应只办一个简单的婚礼的。于是,经过朝上朝下多日商讨,朝臣们才勉强与皇帝达成了协议,决定将仪式的规模减,但程序不改。婚期就定在十月中旬。

    李家二姑娘已经被家人恭送进了家中一处新整修的院。这里景致极好,房屋精致,原是燕王妃李氏在家时住过的地方,经过重新翻修,正好用来给侄女待嫁。等到李二姑娘出了门子,这处院就会被家人完全封存起来,不再有别人入住,以示对“皇后”的尊敬。同时,燕王妃也以男方长辈的身份,主持了六礼中的几个仪式,并且送去了几位在宫中当差多年、熟知宫廷礼仪常识的嬷嬷。她们将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教导未来的皇后一切需要的知识,好让她入宫后马上就能承担起一国之母的责任来。